產業服務電子報第 482 期
- 發布日期:2024-11-22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歐盟、日韓等國已實施碳稅及碳邊境調整機制,促使企業加速減碳轉型。台灣也響應國際淨零排放目標,計劃於114年開徵碳費。自112年起,本署推動「產業低碳轉型推動計畫」,協助造紙、水泥及建材產業等共9家業者,透過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及循環經濟三大面向進行減碳,並藉由中心廠的能量與經驗帶動101家供應鏈業者投入減碳行動,預計於今(113)年底可達成19萬噸減碳量。
本署於10月22日舉辦「造紙產業鏈低碳轉型計畫」及「水泥與建材產業低碳技術轉型計畫」成果分享會,活動邀請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及水泥工業同業公會,針對產業低碳轉型策略及2030減碳路徑進行專題演講,並請受輔導廠商分享政府政策挹注的減碳成效,期盼能擴散產業減碳模式,帶動企業投入更多資源,加速業者邁向綠色永續營運模式。
台灣區造紙公會表示,造紙業年碳排量約450萬公噸,占製造部門3%、全國1.5%,隨著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正式入法,造紙業更積極從「製程改善」、「能源轉換」、「循環經濟」三大策略致力節能減碳,期望2030年碳排量降至361萬公噸,與2018年碳排量(449萬公噸)相比減少19.5%,和2005年碳排量(460.8萬公噸)相比則減少21.5%。
台灣區水泥公會表示,整體水泥產業也積極投入節能減碳製程技術,透過採用高熱值替代燃料、替代原料及循環經濟,預計2030年碳排量可望降至809萬公噸,與2018年碳排量(987萬公噸)相比減少18%,和2005年碳排量(1,803萬公噸)相比則減少55.1%。
產業淨零轉型需要政府、公會及業者共同努力,本次的成果分享展現水泥與造紙產業在減碳上的決心,隨著碳費即將徵收,企業必須採取更積極的減碳作為。希望透過產業減碳技術擴散,以及供應鏈以大帶小模式,助力企業在全球低碳浪潮中保持競爭優勢,並將挑戰轉化為淨零商機,共創綠色未來。
2024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TIE)由經濟部、國科會、農業部、教育部、國發會、國防部、數發部、勞動部、環境部、衛福部及中研院等 11 個政府部會共同舉辦,集結包括 3M、美光、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哈佛醫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超過20個國家共431國內外重要企業與學研機構,展出近1,100項創新科技。同時,呼應全球AI浪潮,今年TIE以「智慧科技島,AI 新技元」策展主軸,不但半導體相關應用技術占 50%,AI 應用相關技術的展示數更是高達 60%,現場參觀人潮更超過5萬人次,再創疫後高峰。副總統蕭美琴及行政院長卓榮泰均親臨現場見證,期許各部會與所有國內外企業及研究機構積極交流、互相學習與成長;以及我國產官學研能夠持續扮演各國之間的技術交流橋梁,協助民主夥伴國家共同成長。
全方位 AI 應用 創造跨國媒合商機
在生成式AI的推波助瀾下,AI已成為各行各業即時高效解決各種難題與挑戰的關鍵技術。今年TIE展會中,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展出,鈺創科技研發專為AI應用量身打造的「MemorAiLink-AI記憶體平台&「AI+」次系統方案」,提供完整的軟硬體整合方案。平台結合專用記憶體與先進封裝技術,確保不同系統間的記憶體順暢協作,有效提升AI系統晶片(SoC)的效能與運行效率,協助客戶在AI市場中脫穎而出。由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展示,工研院及來達科技共同開發台灣首款軟硬整合「AI固態光達系統」,媲美 BMW 等國際電動車指標廠商,在高速行駛下有效感知距離達 100 公尺,效能為市面競品 2 倍以上。由經濟部中企署展出,采風智匯研發的「慢性骨骼疾病AI輔助診斷系統」,利用一般X光即可精準診斷骨質疏鬆症與退化性關節炎,並自動分析病情進展,目前已獲FDA與T-FDA雙重認證。此AI技術大幅縮短診斷時間,提升醫療準確性,有助於病情的早期發現與治療。
國防自主創新 打造韌性防衛基石
我國積極發展自主國防工業,持續提升整體國防及外交實力與自主權。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展出,新創公司創未來科技研發的「模組化反無人機系統」,以 能靈活控制訊號方向的天線技術為核心基礎,在全球擁有超過 80 個相關專利,並提供從晶片、系統到國際通路的一條龍服務。目前主要供應台灣太空中心用於衛星的雷達成像和通信設備,在國外也已成功打入中東、印度、新加坡、泰國、美國與日本等市場。由國防部生產製造中心第 401 廠所開發的「XTS113 式雙眼雙筒夜視鏡」,是以現有單眼單筒夜視鏡的基礎,開發出雙眼雙筒構型,不但提升夜視成像品質,並導入人因工程設計強化人員舒適度,未來如配發於國軍各單位使用,預計能大幅強化作戰任務效能。由國發會展出,艾知科技開發的「AI 監偵型無人機」,感測器融合邊緣 AI 技術、大規模部署 AI 巡防無人機及邊緣 AI 飛行輔助系統,具備超高巡航力、高精確靈活性以及即時通訊網狀網路,近期已完成台灣第一階段「監偵型無人機」原型機的驗收,並通過多項軍用測試,更獲得超過 20 項認證,彰顯其在軍規化商用無人機技術設計及資安方面的突破。
積極研發綠色轉型技術,打造永續未來
在2050淨零排放目標下,產學研共同攜手,全力投入發展綠色能源與淨零永續事業。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展出,環創源科技研發的「氨氮電解氧化系統」,將工業製程中產生的中高濃度氨氮廢水透過電解氧化系統進行處理,轉化成對環境友善的氮氣排出,更透過電極板優化,回收電解氧化反應生成的氫氣,實現資源循環再利用與創能等目標。經濟部能源署展示,工研院研發的「聚合多元資源 虛擬電廠 技術驗證平台」,透過 AI 演算法實現能源管理,建立 U-Box 分散式資源整合設備,可快速、安全地整合分散式資源。經濟部國營司支持的「綠島真綠島」,為台電公司於綠島開發大規模太陽光電系統及高容量儲能系統計畫,未來將取代傳統柴油發電機,期望能實現綠島淨零碳排、循環永續與穩定供電的目標,並進一步將相關技術擴及至本島。
國際專區 展示全球前瞻技術應用
本屆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國際專區,邀請到歐、美、日、韓、新南向區域等超過20個國家共同參展。其中,日本筑波研究支援中心展示自家研發的「空中顯示」技術,結合3D 相機、迷你 PC 和空間顯示板提供可取代實體觸控螢幕的虛擬觸控螢幕。國家衛生研究院展出與美國精創生技公司(PDC4PM) 合作的「台灣地區新生兒基因定序計畫」,為亞洲健康專業人員提供訓練與教育的樞紐,將嬰兒測序融入現有的新生兒篩檢計畫。新加坡Evergloss展示AQS多頻譜噪聲技術,使用水聽器和磁吸感應器,準確檢測不同管道的漏水點,大幅降低漏水率,此系統在新加坡、美國、英國、義大利等多國已廣泛使用。
打造國際研發交易樞紐,為產業創造新機遇
2024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充分展現了台灣在半導體、AI 以及綠色能源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發實力,不僅促進全球技術交流,亦透過此國際創新技術展示平台,創造商機並推動產業永續發展。隨著技術的快速進步和應用擴散,TIE 未來將繼續以國際研發交易樞紐平台的角色,支持台灣產業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共同邁向智慧永續新未來。參展資訊後續也會依參展單位需求,持續於臺灣技術交易資訊網推廣,以促進更多技術合作與交流:https://www.twtm.com.tw/index.aspx
達特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達特富)是一家具有 21 年歷史持續創新研發型企業,在足部健康產業生態環境中有重要地位。從生產者角色到提供者角色,在整體生態環境中擁有生產、銷售到服務的一條龍產業鏈。如今達特富已在台灣站穩腳步,逐步開展海外市場,目前在中國大陸、馬來西亞、美國加州皆有代理合作。
一般醫療訂製鞋墊因需要支撐,使用塑膠硬板過厚且硬,製程成型困難又無彈性使用性差,且造成顧客須買大一號鞋才能使用,達特富發現此問題,亦注意到台灣碳纖維廢角料過多,回收再生技術剛成熟,可取代原塑膠材料,並運用於發展碳纖維鞋墊產品。
112年達特富透過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CITD),開發可回收再循環使用之再生碳纖維鞋墊應用材料,具彈性之射出粒子生產材料;改良再生碳纖維材料專用射出成型製程,建立再生短纖碳纖生產模板;導入人因醫學與大數據及石墨烯表布,使用116,946筆足部人因數據以15項指標加上三種楦頭鞋品,開發8個尺寸、2種寬度、3種足弓高度、3種組合力學鞋墊,大幅減少客製高昂費用及時間。
此外,再生碳纖維彈性粒子可延伸應用於膝關節支架,石墨烯布料可延伸開發應用於脖圍、方巾、袖套、護膝、護腕等5種紡織機能護具用品,另亦再改良開發新一代之糖尿病鞋與專用鞋墊兩項醫療器材保健用品,且於補助結案後成立3家新門市據點(林口龜山、彰化員林、屏東和平),增加產值13,667千元(以1雙提升500元客單價計算),並提出日本、美國、臺灣等發明專利申請。
CITD計畫期透過提供研發補助資金,協助製造業開發符合市場需求之新產品或新技術,每年至少一梯次,採批次受理,鼓勵有意投入創新研發之業者提案申請,相關資訊可留意CITD計畫官方網站。
相關網址:CITD計畫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