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服務電子報第 374 期
- 發布日期:2019-12-27
工業局「食品產業振興與加值推動計畫」於108年12月6日假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大講堂舉行食品產業技術精進與產品創新加值實務研討會暨食品產業共通性技術及計畫推廣說明會,出席人數達百人,包括食品企業、生技公司、機械設備業者等。
研討會邀請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謝昌衛教授「食品產業的創新與加值」與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陳麗婷研究員「食品產業國際趨勢環境與競爭力拓展」議題分享,藉由食品專業學者介紹食品產業創新與產品加值,並對食品產業趨勢環境介紹,使食品產業能朝向新產品開發與食品產業技術精進,以拓展外銷市場目標前進,促進食品產業振興與發展。
本次說明會共含四大項:飲料/休閒產品開發、保健食品開發、調理食品開發及食品製程開發,透過食品產業技術輔導成果說明,提供國內食品業者有關提昇自主管理、產品品牌及產品規格的技術和方向,藉以強化食品產業跨足海外能力,並促進食品產業振興發展,重建消費者對食品產業的信心。
經濟部工業局為提升我國智慧化醫材及輔具產業競爭力,委託金屬中心於108年12月5日~12月8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辦「2019智慧化醫材及輔具產業推動與輔導成果發表會」。金屬中心於106年度開始執行經濟部工業局「利基生技醫藥產業輔導與國際化推動計畫」,今年為計畫推動之第3年也是經濟部工業局50周年慶,成功推動國內智慧化醫材及輔助科技產業,透過技術提升、法規強化、建置臨床場域及國際推廣等作法,藉以提高我國醫材產品附加價值。
依據國發會調查報告指出,我國在2018年高齡人口(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超過14%,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super-aged,高齡人口比例超過20%)」,速度遠快於日本,預測2065年台灣高齡人口比例將超過4成,屆時台灣每1.2位生產者需負擔1位老年人口。隨著高齡人口的增長,生理、行動、視/聽等功能逐漸退化,伴隨著相關輔助器械的需求提升,「熟齡商機」將成為一種趨勢。根據BMI Research調查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醫療器材規模預計可成長至4,253億美元,未來智慧化醫療照護產業將朝向預測、預防、主動、雙向之面向發展。
成果發表會中透過專題演講與8項成果展現,包含安盛生科之POCT糖化血色素產品開發、傑奎科技之脊椎3D影像建構之椎弓根植入引導夾持器套組開發、安克生醫之智慧化甲狀腺結節自動辨識系統、可成生科之3DP客製化多孔結構髖臼杯關鍵技術開發、大心生物科技之臥床自動排泄盥洗裝置開發、酷手科技之肌力復健感測裝置開發、期美科技之具智慧場域感測之移位輔具開發、仁寶電腦之應用於沾黏性關節囊炎之行動快篩軟體與穿戴模組開發,讓民眾瞭解政府在輔導醫療照護技術及產品開發方面的努力。同時與三軍總醫院及義大癌治療醫院合作建置臨床場域,分別以「自體免疫不全者」、「慢性肺阻塞患者」為主題,臨床上實際應用智慧化醫材及輔具,達到產官學研醫之跨界合作。
相關網址:金屬中心秀智慧化醫材、輔具推動與輔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