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服務電子報第 190 期
- 發布日期:2011-12-09
經濟部工業局為落實愛台十二建設政策,自民國98年至100年推動「北中南老舊工業區之更新與開發計畫」,針對54處設置15年以上的工業區,全面進行硬體基礎建設更新及軟實力提升,積極打造安全生產環境、建置節能減碳綠能設施、提升污水處理效能,帶動工業區轉型,有效提升產業競爭力等。
為呈現工業區整體更新成效,於100年12月7日(三)在新北市新北產業園區,盛大舉辦「更新蛻變 美力台灣」-北中南老舊工業區之更新與開發計畫更新成果發表會,展示工業區更新、污水管線汰換及污水處理廠功能提升之成效。發表會中總統馬英九特別蒞臨現場,除了對工業局所有工業區服務同仁的付出與貢獻表示肯定之外,也對園區廠商協進會積極熱情參與,加碼投資共創美麗園區環境感到欽佩。
活動中邀請馬總統頒發工業區整體更新成效績效獎,表揚在工業區軟硬體更新成效斐然的六個工業區,分別是新北產業園區、新竹工業區、大甲幼獅工業區、竹山工業區、嘉太工業區以及林園工業區;另外也由馬總統、經濟部次長黃重球、經濟部工業局局長杜紫軍、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會長蔡圖晉、新北市廠商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張秋海、新北市新莊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蔡聰明、新北創會會長陳燕木以及新北市經發局局長江俊霆局長共同為新北產業園區舉行揭牌儀式。
新北產業園區揭牌
今日總統、經濟部黃重球次長、經濟部工業局杜紫軍局長、工業局廠商聯合總會蔡圖晉會長、新北市廠商發展促進會張秋海理事長、新北市新莊區廠商協進會蔡聰明理事長、新北創會會長陳燕木以及新北市經發局局長江俊霆局長一同為新北產業園區揭牌;新北產業園區配合經濟部針對老舊工業區之更新與開發計畫並因應99年12月25日台北縣正式升格為「新北市」後,「五股」工業區正式更名為「新北產業園區」。本工業區有1千4百餘家廠商,年產值約3仟5百億元,經濟部工業局因應新北市升格,在本區投入數億元經費改造更新。配合未來整體經濟發展情勢,本產業園區不再以生產製造為主,朝向研發中心、國際運籌中心、營運服務中心發展,大幅提升本區內廠商國際企業之形象。
新北產業園區為工業局重點活化工業區之一,此次更新以提升服務品質的概念,希望透過更新工程使各項設施能切合民眾、廠商需求並營造豐富警官視覺感,打造安全優質之工業區空間,諸如安全與綠化並重的人行空間改善,綠意盎然的步道,讓民眾享受行的樂趣;服務大樓整建內部有多功能會議室及訓練教室等,提供廠商更好的活動場地品質與環境;大樓外部可接收無線網路之景觀木棧休憩廣場,提供民眾難能可貴的休閒空間;LED照明系統改善提升照度,不僅使交通事故及犯罪率有效降低,更符合節能減碳之政策與世界潮流,入夜後更呈現有別於其他工業區的美麗街景;此外污水廠以舊有加藥機房改造為水資源教育資源館,備有電子多媒體觸控教學及污水處理系統模擬裝置等設施,更以全廠區做整體規劃,設置生態放流池、綠色涼亭及位動能轉換池、圍牆及大樓立面也重新美化並賦予些許童趣;儼然成為一座污水處理教學園區,如此之用心無怪乎能獲選為本年度「整體完全更新成效獎」績優單位。
愛台十二建設,北中南老舊工業區之更新與開發
馬英九總統在4年前競選總統時承諾將開發超過15年以上之工業區更新列入「愛台十二建設」,並於新政府上任後,指示工業局從民國98年起全面推動「北中南老舊工業區之更新與開發」為期3年的計畫,依短中長期目標實行,辦理基盤更新設施工業區意象改善、景觀再造、機能強化、服務大樓整修、親水空間營造、閒置用地再利用、污水管線汰換及污水廠功能提升工程等。
兩年多來經濟部共動員54個老舊工業區服務中心的千名同仁、號召萬家廠商,參與推動為期3年的「北中南老舊工業區之更新與開發」計畫,政府投入約120億元預算,施作了850項改善工程,為老舊工業區帶來全新面貌,提供廠商良好的用地環境。其實質經濟效益截至今年11月底,總共吸引999家廠商新增設廠或擴大投資,促進廠商衍生投資金額共2,072.68億元,增加產值2,081.29億元,提供就業機會共32,289人次。換言之,政府投資約120億元,就能為所有進駐老舊工業區的廠商創造超過17倍的驚人經濟產值。
污水管線及污水處理廠更新
針對污水管線及污水處理廠更新,工業局總投入41.2億經費,促使24處污水廠功能提升,率先符合105年放流水標準、並進行28處污水廠污水管線汰換,其更生汰換總長度為120公里,相當於中山高速公路台北到台中的距離;並針對24處污水處理廠設置自動水質水量監測系統,用以監測進流及放流水質,加強對於工業區下水道系統進放流水之水量水質連續監測作業。然為解決污水廠管理中心房舍漏水、外牆龜裂、內裝破舊等問題,並提供洽公民眾及操作人員良好之辦公環境,共辦理21處管理中心整修。污水處理廠將全面朝向『零污染』願景努力。
今日成果發表會主要展現污水管線及污水處理廠更新之五大面向成果,分別有環境保護、技術整合、生態環境、綠色內涵與教育展示。「北中南老舊工業區之更新與開發計畫」執行污水處理廠功能提升工程,妥善解決污水排放問題,領先全國達到105年放流水排放標準,減少4,000噸COD及1,200噸SS排入河川水體,本次污水管線更新汰換利用新技術-免開挖工法施作,共進行107公里管線破損之整補,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經由妥善整體環境規劃,污水處理廠呈現豐富的生態樣貌,打造綠色空間。並因應全球暖化趨勢,氣候變遷之議題,以節能減碳為推動核心,達成環境永續利用。
經過更新後的現代化污水廠不只能淨化污水,還能擔任宣導環境教育的尖兵,改變大眾過去對污水處理廠的刻板觀感,也為台灣水環境資源盡一份心力。像北部新北產業園區污水廠與南部臨海林園大發工業區聯合污水廠,皆打造了一處結合科學、趣味與環境教育的教育展示場,設計多媒體互動設施,並開放學校參訪,教導參訪民眾與小朋友認識污水處理及水資源的重要性,並透過動態模擬操作的遊戲設施,體會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加值再造,共創黃金十年
工業區更新已進行了3年,廠商對於更新後成效予以肯定,並希望政府持續推動。因此,工業局為延續工業區更新與開發的效益,重視廠商反應熱烈的需求,擬加碼爭取「產業園區加值再造計畫」,規劃從短期的「產業低碳節能省水」、中期的「園區智慧加值管理」,到長期的「結合周邊資源,鏈結產業創新走廊」,有計畫、有步驟地逐步健全產業園區高值化、低碳化、智慧化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