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服務電子報第 138 期
- 發布日期:2009-10-09
經濟部工業局為促使團結圈活動【泛指品管圈、小集團、自主管理、工作圈、品質改善/創新團隊(QIT)、生產保養(PM)圈及六標準差(6σ)等活動】能在全國各公民營企業機構(關)徹底推展,以發揮團隊改進精神,強化組織體質,特公開舉辦「全國團結圈活動競賽」,藉以相互觀摩與交流,提升整體活動水準,強化國際競爭能力。
今年度共有43家企業以77圈之改善案例參與競賽,經北中南各區區會發表選拔、企業現場實地審查後,最後評選出30餘圈進入全國決賽發表會。
本屆全國決賽發表會暨頒獎典禮將於98年11月10日(二)至98年11月11日(三)假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卓越堂(台北市新生南路3段30號2F)舉辦。為提升活動之整體水準,擴展活動效益,特開放發表會現場供國內推動團結圈活動之企業組織觀摩,自98年10月12日起至98年11月6日止受理報名參加。
洽詢電話:全國團結圈推行總會
盧秉之 先生 TEL:(02) 2751-3468分機8662
送件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8號7樓
我國光電電子材料產業範疇,包括半導體材料、電子構裝材料、平面顯示器材料與太陽光電材料等產業,2008年我國光電電子材料產值為新台幣1,820億元,預估2015年產值將達新台幣3,200億元。
我國光電產業發展模式大都由下游開始發展,進而推展至中上游,與國外產業由上而下發展差異甚大,國外上游光電電子材料大都為化工、紡織等傳統廠商,國內相關傳統化工、紡織業者則對此較為陌生。以往為求高製程良率,下游廠商所用材料大都隨著技術移轉與指定搭配使用,較難採用取代性的材料,因此過去上游重要材料長期被外商所掌控,造成下游產業發展受限。但近年來承受系統廠要求及與日俱增之降價壓力,不得不開始構思取代性、自主性材料的導入,以降低成本,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
我國要進入光電電子材料國產化,實需要產、官、學、研的力量通力合作,為此在2006年行政院經濟發展願景中,政府積極推動材料倍增計畫,以降低生產材料成本,並扶植本土化材業轉型。期望藉由政府資源推動,輔導傳統產業跨入高科技領域,協助傳統化工廠商提升技術能量,以提升材料自製率、建立材料自主化、補足材料缺口,健全完整上下游產業供應鏈;
雖然國內傳統廠商跨入光電領域時程較短,然因累積不少生產技術,再結合政府既有資源,促成廠商投資關鍵材料研發,協助廠商順利轉型,不僅可補足國內重要光電電子材料之缺口,進而增加相關產業出口動能,預期至2012年光電電子材料產業之總投資金額可達新台幣308億元。